协作  共赢​    
资源整合 互惠互利 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专注品质与服务   决胜制高点  细节决定成败
Runoff commanding heights Detail decides success or failur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details determine success or failure
新一代电力系统要“适配”储能
来源:https://chuneng.bjx.com.cn/news/20210220/1136822.shtml | 作者:乐容艾能 | 发布时间: 2021-05-12 | 928 次浏览 | 分享到: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要求电力系统要更加灵活。与煤电灵活性改造、建设气电等调节技术手段相比,储能技术多样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电动汽车、新能源+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各种储能技术正加快应用到电力系统各环节。但同时,动力电池等储能细分领域小、散、乱,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因此,面对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迫切需求,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记者在调研采访如何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多位业内专家不约而同提到“要发展储能”。众所周知,随着储能技术逐渐深入应用,其在新能源并网消纳、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正日益显现。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占总装机的比例将接近70%,储能尤其是电池储能技术将应用到电力系统发、输、配、变、用、调等各个环节,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问题,助力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可靠手段

在落实碳中和目标、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十四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发展,“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特征日趋显著。同时,存量调节资源呈现枯竭化,转动惯量、电力和调峰平衡、频率调节、电压支撑等问题将逐渐凸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重大挑战。为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在电源侧和电网侧调节手段均难以满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需求的情况下,储能将极具吸引力。

“源、网、荷、储各侧将共同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体系,储能作为性能优异的灵活调节资源,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网能源院新能源研究所专家胡静对记者分析,从发挥作用层面来看,储能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因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能方式升级带来的系统平衡新需求;从发展前景方面来看,传统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具有一定局限性,储能是我国未来提升系统灵活性较为重要和可靠的手段;从发展优先级层面来看,储能属于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增量资源,要在充分挖掘存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开发;从发展平台层面来看,需要发挥电网的平台作用,引导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侧储能共同发挥作用。

对于“十四五”储能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研究经理张兴认为,短期来看,由于缺乏独立的主体身份,储能更多是和新能源、火电、用户等主体绑定在特定领域里发挥作用,应用场景也较单一。由于储能在促进新能源接入和消纳、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提高用户用电体验和经济性等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均能发挥作用,因此需从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上看待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价值。